便秘(constipation)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病。对不同的病人来说,便秘有不同的含义。常见症状是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的病理现象。
病因:
急性便秘(35%):
(1)肛门,直肠附近疼痛性病变:肛裂,肛瘘,肛门周围脓肿,直肠炎或直肠溃疡,巨大内痔或内痔合并感染,出血等病变时均可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或者患者惧怕排便,使排便反射消失而导致便秘。
(2)结肠梗阻性病变:肠扭转,肠粘连,肠套叠,肠寄生虫病,肠肿瘤,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疾病均可导致肠梗阻,使梗阻上端的粪便不能通过梗阻部,故可导致便秘。
(3)肠道运动反射性抑制:即肠道的正常蠕动功能显著减弱,可见于内脏炎症性疾病,如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腹膜炎,急性继发性巨结肠等,多系同时发生肠麻痹所致,胆石症,肾结石等疼痛性疾病有时也可发生便秘。
(4)服用某些药物:服用氢氧化铝,阿托品,土霉素及碱式碳酸铋(次碳酸铋),硫糖铝等药物后,部分患者可发生便秘。
慢性便秘(35%):
(1)器质性疾病:
①慢性结肠梗阻:如结肠狭窄,良性或恶性大肠肿瘤,大网膜粘连综合征(横结肠受牵拉,而形成锐角,导致内容物通过困难)及其他慢性结肠梗阻性疾病。
②先天性巨结肠:便秘系因肠腔高度扩张,肠麻痹,肠肌肉收缩,蠕动功能消失所致。
③肠道外病变压迫,尤其是直肠,乙状结肠外病变压迫,例如盆腔肿瘤,卵巢囊肿,前列腺肿瘤,腹腔内巨大肿瘤或肿块,腹水等均可压迫肠道。
④脑与脊髓病变:如脊髓炎,各型脑炎,脑肿瘤等,可使排便的正常反射弧发生障碍,而致便秘。
⑤慢性铅,砷,汞与磷等中毒:中毒后可使排便反射消失而致便秘。
⑥慢性全身性疾病:如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可因排便感觉消失,排便反射迟钝而致便秘。
(2)功能性便秘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①腹肌,肛门部肌肉或结肠平滑肌及肌间神经丛功能障碍,常可引起排便的动力减弱而发生便秘,多见于多次妊娠妇女,慢性肺气肿,营养不良,衰弱,老年及腹腔内脏下垂者。
②直肠扩张,收缩的排便反射迟钝或消失,多见于未能养成每天定时大便习惯者,此时因无粪便刺激的感觉,故正常的排便反射明显减弱,患者久而久之可导致顽固性便秘。
③如摄入饮食过少,或饮食习惯,饮食种类的改变,环境变化等因素均可造成肠蠕动功能减弱而引起便秘。
④情绪的改变,紧张,忧虑等因素可导致肠蠕动功能的减弱,而发生便秘,但多与腹泻交替发生者多见,亦称为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患者常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
⑤滥用强泻剂后易导致正常的排便反射减弱或消失,故也可发生便秘,反复使用强泻剂后必然会使便秘更趋严重,甚至造成恶性循环,即便秘-强泻剂-便秘。
目前一般认为,功能性便秘有2种类型:①慢传输型便秘,即肠粪便潴留于结肠内,不能按正常节律,时间排出体外,②功能性出口梗阻型,即由于肛管括约肌功能障碍或盆底肌功能障碍等导致粪便从直肠,肛门排出障碍。
其他因素(10%):
个人体质的差异和环境的影响。
发病机制:
食物在空,回肠经消化吸收后,余下的不能再度吸收的食糜残渣随肠蠕动由小肠排至结肠,结肠黏膜再进一步吸收水分及电解质,粪便一般在横结肠内逐步形成,最后运送达乙状结肠,直肠,直肠黏膜受到粪便充盈扩张的机械性刺激,产生感觉冲动,冲动经盆腔神经,腰骶脊髓传入大脑皮质,再经传出神经将冲动传至直肠,使直肠肌发生收缩,肛门括约肌松弛,紧接着腹肌与膈肌同时收缩使粪便从肛门排出体外,以上即是正常的排便反射过程,如果这一排便反射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时均可导致便秘,以下因素都是发生便秘的重要原因:
1.摄入的食物或水分过少,使肠内的食糜残渣或粪便的量亦少,不足以刺激结肠的正常蠕动。
2.肠道的蠕动减弱或肠道肌肉张力减低。
3.肠腔有狭窄或梗阻存在,使正常的肠蠕动受阻,导致粪便不能下排,例如肠梗阻或左半结肠癌。
4.排便反射过程中任何环节有障碍或病变时均可发生便秘,例如直肠黏膜机械性刺激的感觉减弱,盆腔神经,腰骶脊髓神经病变,肛门括约肌痉挛,腹肌及膈肌收缩运动减弱等。
典型症状:
便鲜红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75%)
大便干结呈算盘珠状(72%)
粪便量少(71%)泻药性便秘(71%)
便秘伴腹部包块(70%)肠易激综合征(70%)
多数便秘患者仅表现为排便困难,粪便干结,数天甚至1周才排便一次,排便时可有左腹痉挛性痛与下坠感,部分病人诉口苦,食欲减退,腹胀,下腹不适,排气多或有头晕,头痛,疲乏等神经官能症状,但一般都不重,急性者则在原有规则的排便习惯下,无特别的原因,于短期内发生便秘,尤其中老年人应特别注意直肠和结肠的癌肿,伴有剧烈腹痛,呕吐或便血者,则应考虑急性肠道阻塞引起的便秘,一般体检常可在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部位触及痉挛的肠管或粪块,但在排便后则消失,肠梗阻者则常有腹胀,腹痛,肠型及肠蠕动波。
诊断
1.病史
应详细的询问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及工作情况,既往的患病史,手术史,特别是有无痔核,肛瘘及肛裂史,近来有无服药史,尤其是有无长期服用泻剂史,对中年以上患者,发生大便习惯改变,大便由每天1次或每2天1次,逐渐改变为每3天或数天1次者,应警惕有无左半结肠癌的可能。
2.症状与体征
(1)便秘伴剧烈腹痛,腹胀及呕吐等症状,常提示为急性便秘,应考虑有肠梗阻的可能,肠梗阻时,腹部听诊多可闻及肠鸣音亢进或闻及呈高调的金属音,至晚期可发生肠麻痹。
(2)便秘伴腹部包块,可能为结肠肿瘤,腹腔内肿瘤压迫结肠,肠结核,克罗恩病(Crohn病)或肿大的淋巴结等,左下腹扪及活动度较大的索条状或腊肠状肠管时,应疑及是乙状结肠痉挛。
(3)便秘与腹泻交替,并有脐周或中,下腹部隐痛时,多提示为肠结核或腹腔内结核,克罗恩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或肠易激综合征等病变。
(4)下腹部或直肠,肛门内胀痛不适,用力解出坚硬而粗大的粪团后胀痛减轻,多提示为直肠性便秘(排便刺激减弱);左下腹隐痛不适,解出呈栗子状的坚硬粪团后,隐痛缓解,多提示结肠痉挛或肠易激综合征。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
按摩疗法
便秘的经历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虽然它看似一个小毛病,但给生活带来了不少烦恼。长期的便秘对于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可以引起很多疾病的发生,如痔疮、肛裂、结肠癌等,更严重的是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等。可以说,便秘是危害中老年朋友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一个潜藏杀手。所以,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便秘的预防和治疗。
现在,您不妨用自己的双手,坚持以下自我按摩法,相信能起到通便的作用。
一、按摩腹部
仰卧于床上,用右手或双手叠加按于腹部,按顺时针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摸,力量适度,动作流畅。约3~5分钟。
便秘日常预防
1、饮食中必须有适量的纤维素。
2、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蔬菜与水果,早晚空腹吃苹果一个,或每餐前吃香蕉1-3个。
3、主食不要过于精细,要适当吃些粗粮。
4、晨起空腹饮一杯淡盐水或蜂蜜水,配合腹部按摩或转腰,让水在肠胃振动,加强通便作用。全天都应多饮凉开水以助润肠通便。
5、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比如仰卧屈腿,深蹲起立,骑自行车等都能加强腹部的运动,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促进排便。
6、每晚睡前,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7、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要有规律。
便秘并发症
便秘常引起人们情绪的改变,心烦意乱,注意力涣散,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并与下述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便秘常可导致肛结直肠并发症,长期的便秘可使肠道细菌发酵而产生的致癌物质刺激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异形增生,易诱发癌变,便秘引起肛周疾病如直肠炎,肛裂,痔等,因便秘,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可直接引起或加重肛门直肠疾患,较硬的粪块阻塞肠腔使肠腔狭窄及压迫盆腔周围结构,阻碍了结肠蠕动,使直肠或结肠受压而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还可形成粪性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肠穿孔,也可发生结肠憩室,肠梗阻,胃肠神经功能紊乱(如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嗳气,口苦,肛门排气多等,)
便秘也可诱发肠道外的并发症,如脑卒中,影响大脑功能(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性生活障碍等,在肝性脑病,乳腺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中也有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关于因便秘而用力增加腹压,屏气使劲排便造成的心血管疾病发作有逐年增多趋势,如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发作。
便秘日常保健
1、每日至少喝8杯水,尤其在食用高纤维食品时,更应注意保证饮水;
2、多吃新鲜蔬菜,增加饮食中纤维的摄取量;
3、每天加食糠皮、麦麸等,以扩充粪便体积,促进肠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
4、每天早上起来空腹喝温水冲的蜂蜜水、蜂蜜对肠道有润滑作用;
5、增加B族维生素食品的供给,尽量选用天然、未经加工的食品,如粗粮、豆类、酵母等,以增强肠道的紧张力;
6、多吃芹菜、核桃仁、熟香蕉、核桃、柚子、苹果、葡萄柚、糙米、胡萝卜、红薯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表皮转移因子胶囊能不能治好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