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GLOBOCAN的统计资料,在全球范围内,胃癌每年新发病例约95.2万例,每年因胃癌死亡人数约72.3万人。胃癌的全球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5位。我国胃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40万例,每年因胃癌死亡人数约32万人。
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胃癌的治疗效果已经有了明显改善,尤其在外科手术治疗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近期,胃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进展(如新一代测序手段的成熟)也为我们打开了胃癌精准医疗的大门。胃癌的治疗已经向规范化和个体化迈进。
胃癌的手术治疗
1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变革
日本胃癌协会基于大样本的回顾性分析,率先定义了胃癌的3站淋巴结,并根据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不同,定义了D1、D2、D3等手术名称。年,日本胃癌协会更新了胃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从根据肿瘤位置改为根据胃切除范围确定淋巴结清扫范围,以使其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亚洲国家一直推崇进展期胃癌应接受D2淋巴结清扫。年LancetOncol报道了一项对比D1和D2淋巴结清扫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进展期胃癌患者行D2和D1淋巴结清扫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9.5%和53.6%(P=0.),进展期胃癌行D2淋巴结清扫可以获得生存受益。另一方面,对于D2+淋巴结清扫手术,日本JCOG研究对比了D2淋巴结清扫和D2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9%和28.1%(P=0.07),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和70.3%(P=0.85)。由此可见,超过D2的更大范围淋巴结清扫不会改善患者的5年生存情况。
而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全球的学者已经逐渐达成共识:进展期胃癌应该行D2淋巴结清扫术,医院、规模较大的肿瘤中心接受手术治疗。
2联合器官切除的争论
以往进展期胃上部癌行D2淋巴结清扫、全胃切除术时,为了完整地清扫脾门和胰腺上缘淋巴结,均行胰腺和脾脏切除。但胰体尾和脾脏的切除增加了手术风险,使术后胰瘘和腹腔脓肿的发生率升高。Maruyama等发现,保留胰腺的全胃切除较联合胰体尾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6%比39.4%)和病死率(0.3%比0.9%)低;5年生存率方面,Ⅱ期患者分别为70.5%和54.5%,Ⅲ期患者分别为54.1%和36.7%。他们认为,对于进展期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时不需要常规行胰体尾切除,这样既可以降低手术风险,还能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联合脾切除的可行性已经被证实。但目前已有的证据显示,联合切除脾脏的全胃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的预后无明显改善。
现有的证据显示,进展期胃上部癌脾门淋巴结转移率为9.8%~15.4%。我们认为,进展期胃上部癌手术治疗行D2淋巴结清扫时,可以不进行预防性胰体尾切除和脾脏切除。在不联合器官切除的情况下,进行充分的第10、11组淋巴结清扫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肿瘤直接侵犯了脾脏或胰腺,或有明显肿大或融合淋巴结,保留脾脏、胰腺无法完整清扫时,就需要行联合器官切除;切不可为了保留器官,缩小淋巴结的清扫范围。
3微创手术的发展
胃癌的微创手术主要包括腹腔镜手术和达芬奇机器人系统手术等。腹腔镜手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考虑到进展期胃癌需要进行D2淋巴结清扫,手术难度大,操作较为复杂,目前腹腔镜手术仅应用于早期胃癌患者。目前已有大样本多中心临床数据支持腹腔镜手术是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有效手段。就腹腔镜治疗的适应证是否可以扩展到进展期胃癌,分别有韩国KLASSⅡ研究和我国CLASS研究两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比较。KLASSⅡ研究正在入组中,CLASS研究已经完成入组,进入随访阶段。这两项研究的结果令人期待。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年首次应用于胃癌治疗。年的一项Meta分析比较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效果,结果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病死率相似,机器人手术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短,但手术时间较长。基于已有的证据,目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胃癌的适应证与腹腔镜手术类似,仅限于早期胃癌。机器人手术的高费用问题一直受到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哪里最好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哪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