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医院胰腺肝胆外科团队在胰腺癌手术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了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发明协会、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共青团上海市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十六届上海市优秀发明奖。其中虞先濬教授主持的“胰腺癌根治术中的无瘤操作手术器械”获优秀发明金奖(一等奖),徐近教授主持的“气水双重负压引流管”获优秀发明铜奖(三等奖)。胰腺癌被人们称为“癌中之王”,它究竟为何难治?且听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医院胰腺肝胆外科主任虞先濬教授一一道来:
——发病率逐渐升高知晓率偏低“十几年之前,肝癌是癌中之王,但随着肝炎疫苗的出现,发病率在下降。目前,随着我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西方化,胰腺癌发病率直线上升。可以说是目前最最坏的‘21世纪的顽固堡垒’。”虞教授告诉我们,一组简单的数据就可以看出胰腺癌的发病率有加速迹象:年上海市胰腺癌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七点五左右,而最新统计的发病率增加到了十万分之十五。发病率逐渐升高的同时,普通市民对“胰腺”的了解可以说是极其匮乏。“我做过调查,医院门口去拦10个路人,问胃在哪里,肝在哪里,基本都知道。但问胰腺在哪里,知道吗?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虞教授说,胰腺可以说是一个沉默的器官。位置深,症状隐匿,但它恰恰是非常重要的。
——早期症状隐匿发现难癌症防治,关键是要早。但可惜的是,目前初诊胰腺癌的初诊患者中只有大约15%~20%可以手术切除。也就是说,大部分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展为中晚期。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有什么可以做的?虞教授指出,目前医学诊断技术手段并不缺乏,比如大型CT、PET-CT等设备,能够早期发现胰腺肿瘤,但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是意识。比如上腹部饱胀不舒服,多数人会去看消化科,做胃镜,折腾了一段时间后,没想到最后查出来是胰腺癌。“我上午看门诊,有三个外地病人就是因为医院检查,所幸医生敏锐度很高,马上让查胰腺CT,结果就确诊了,而且是早期。”一些病人,因为腰酸背痛看骨科,拍片、磁共振等检查做了一大堆、,还针灸推拿,就是没想到可能是胰腺癌引起的,推拿按摩等于是火上浇油。还有不少患者,中年血糖莫名升高,在内分泌科又是打针又是吃药,却没有人想到这可能是胰腺癌引起的。更有甚者,部分患者因为黄疸,不分青红皂白被送到传染病科,两个礼拜之后发现不是肝炎,CT一看,胰腺癌。“胰腺癌这个病的早期症状的确缺乏特异性,这让普通人和医生怎么办才好呢?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科普!要提高大家对胰腺癌的警觉性与认识。”虞教授说,与大肠癌、乳腺癌这类发病率高的肿瘤不同,如果对胰腺癌进行社区流行病学调查,筛查出患者的比例太低,投入成本太高。所以依靠民众和基层医生加强科普意识,往往只要你有这个意识,做一个CT就能发现,事半功倍。在此也提醒市民,尤其是慢性胰腺炎,肥胖、血糖高,家族有胰腺疾病史者,当发生上腹部饱胀不适、腰背酸痛、黄疸、中年血糖莫名升高等情况时,先做个CT,排查胰腺癌这一最危险的可能。
——手术不规范化放疗前缺乏准确的病理诊断目前,手术是唯一能让胰腺癌患者延长生存期的手段。但遗憾的是,在很多非专业机构,胰腺癌手术很不规范。虞教授指出,医院胰腺癌术后的生存期仅是国际水平的一半。另有统计表明,仅有5%的患者通过超声内镜穿刺获得准确的病理诊断,进行有针对性的化放疗。只有10%的患者得到多学科、规范的综合治疗。约60%的患者在没有病理确诊的情况下,仅凭经验进行治疗。缺乏肿瘤学规范化理念的盲目治疗,会大大影响预后。
——胰腺位置特殊手术复杂风险大在得到及时发现之后,患者面临的将是手术难关,因为胰腺癌手术难度很大。胰腺在腹腔的深部,周围重要器官多,且是门静脉系统、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等腹腔重要动静脉出发与回流的交叉口。“打个比方说,胰腺的位置就像上海延安路高架当中的九龙柱,四周全是交通要道。我们手术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把柱子挖起来,修补之后再接上,又不能让周围道路瘫痪。所以复杂性高,还要考虑到安全性。”虞教授说,胰腺肿瘤手术是腹部外科范围最广,风险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手术之一。既要求医生对解剖位置非常熟悉,又要求技术精湛,更希望能做到“无瘤操作”,以尽可能地减少医源性播散和转移。因此除了需要医生的技术,借助适宜的手术工具也是胰腺癌手术的关键之一。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本次获奖的“胰腺癌根治术中的无瘤操作手术器械”正是出于这些考量。“我们发明的一系列器械,能够做到一是保证医生的手尽量少接触胰腺肿瘤,也就减少转移、播散。二是帮助器官更好暴露在医生视野,看得清楚,才能切除得干净。第三就是阻断肿瘤逃逸通路,多角度的阻断工具,对胰腺组织进行更柔和的保护。”他说。
——术后并发症凶险胰瘘或可致命胰腺癌手术之后,患者需要面临的最大的、最常见的风险就是胰瘘,这是胰腺术后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实际上,对胰腺肿瘤外科的专业医生而言,切除肿瘤并不是难事,难就难在如何将肠子和胰腺重新接在一起。“好比要把一块豆腐和一件羊毛衫缝起来,里面的水还要能流动且不会漏出来。一旦漏出来,紧接着就是发热、脓肿、出血、死亡。”近几十年来,全世界的外科医生都在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但胰瘘还是在15%左右,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传统的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吻合技术,基于此,在倪泉兴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虞先濬教授带领团队发明“残端封闭内支撑管胰空肠吻合法”,在随后的随访中发现,使用该方法进行吻合的病人术后发生胰瘘的机会以及住院时间均要明显小于使用传统的胰管对空肠黏膜进行吻合的患者。这项研究成果于年初在《外科研究杂志(JournalofSurgicalResearch)》刊出,随即美国同行马上予以白癜风怎么治好得快白癜风怎么治疗可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