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汁淤积
乳汁淤积症是指——乳腺内乳汁不能正常排出,表现为不正常的滞留、伴有末梢导管腺泡的胀大,肿块的形成。
那么,乳汁淤积的病因是什么呢?
临床上较常见的原因是乳腺结构不良、哺乳姿势不正确,哺乳中出现的免疫机能低下,影响导管的生长发育、复旧不全,造成了乳腺导管局部的狭窄和排泄不畅。
最初症状一般是乳腺包块,单侧多见,位于乳晕区外的乳腺周边部位,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稍活动触之有轻度触痛。直径常在2~3cm,,一般无腋下淋巴结肿大。年轻女性在哺乳期或之后发现乳房有边界较清楚的包块,或在哺乳期中曾患过乳腺炎。
可能发生的疾病
①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可能伴随输乳管阻塞、乳汁分泌减少、乳房局部脓肿或破溃等症状,应去乳腺外科或妇科就诊。
②易混淆症状(误认为是乳房别的问题)。
③乳汁淤积导致的乳汁分泌减少、乳汁郁结。
按照中医的分析来讲,产后乳汁淤积是乳痈产生的直接病因,提出手法排乳的治疗原则。
通过疏通乳络,清除乳汁淤积及乳孔堵塞,促进脓液的排出,使细菌无滋生环境的同时,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消炎止痛,发挥双重治疗作用。
注:乳痈,是以乳房红肿疼痛,乳汁排出不畅,以致结脓成痈的急性化脓性病证。多发于产后哺乳的产妇,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俗称奶疮。根据发病时期的不同,又有几种名称:发生于哺乳期者,称外吹乳痈;发生于怀孕期者,名内吹乳痈;在非哺乳期和非怀孕期发生者,名非哺乳期乳痈。现代医学之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属于乳痈范畴。
饮食指导
以清淡为主不宜食用荤性食物,多吃青菜水果。
预防指导
①注意哺喂次数,约2-3小时1次,尽量勤排空乳汁,保证乳腺管通畅,预防积乳;
②母婴分离时,勤排奶或吸奶(借助吸奶器),并且至少每2~3小时排(吸)一次。如果乳汁分泌过多,孩子吃不了,应用手法或吸奶器把多余的奶排出来;
③不宜食用牛肉、羊肉;
④如发烧建议进一步检查。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部分来自于网络